沙瓶煮豆软如酥
地碓舂粳光似玉
茅檐出没晨烟孤
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
苏轼
豆粥
身心颠倒不自知,更识人间有真味。
三伏天
夏至三庚数头伏
头伏饺子 二伏面
三伏烙饼摊鸡蛋
在古代,人们觉得炎热的夏季是
一大灾难,所以伏天被称作“苦夏”。
清代文人李渔在《闲情偶记》中
曾云“一岁难过之关唯有三伏…”
中国人向来是喜欢用
“吃”来解释一切的~~
喜庆年节、春花秋月、婚嫁添丁
这些好日子就不必说了,
秋分飒起、阴雨连绵和苦苦炎夏之时
也会利用这些出不了门的辰光
在家贴秋膘、过阴天儿和过伏天儿
入伏后刚刚麦收,家家有粮,
正好可以阖家享享口福......
看到这儿,众位看官一定会未卜先知
唔唔~~肯定是先说饺子后说面
之后再说马兰拉面呗。
(当个安静的美女/男不好么~~)
不过小编真的不是要说这个啦,
今日主讲的是那个
【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】
的始作俑者,让我们一起来~~
过伏天儿
排在第二位同学好象有些显眼咯,
不过他的事以后再表
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第一名苏东坡~~
下面有一张他的官方工笔小照,
可谓是清俊儒雅,一派风流。
东坡老师虽然说过“宁可食无肉”
但那只是个假设句,
实际上他是颇为能吃能喝的。
在东坡名下赫赫然有一系列菜,
东坡豆腐、东坡鱼、东坡肉、东坡羹……足以开一桌东坡席了~~
吃了还不算,吃完后每每写诗纪念:
吃野鸡写《野雉》诗,
吃鳊鱼写《鳊鱼》诗,
吃鲍鱼写《鳆鱼行》,
吃竹笋写《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》,
吃蟹写《丁公默送蝤蛑》,
哪怕是炒一碟蔬菜,吃一碗豆粥
也要入诗《春菜》、《豆粥》......
总之不计其数,不胜枚数,
所以把东坡老师称为北宋一代吃货,
还是可以名至实归的。
在《东坡志林》中,
苏老师更是这样记载:
“予在东坡,尝亲执枪匕煮鱼羹
以设客,客未尝不称善。”
洋洋自得地夸赞自己绝壁是一个
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厨子。
东坡肉是他家喻户晓的成名作
当然更要赋《咏猪肉》一首:
黄州好猪肉,价贱如粪土,
富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。
慢著火,少著水,
火候足时它自美。
每日早来打一碗,
饱得自家君莫管。
如果东坡老师每天都要吃上一碗
便宜又好吃的黄州红烧肉的话
予以为他老人家是定不会
“无肉令人瘦”的啦~~
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
长江绕郭知鱼美,好竹连山觉笋香
高晓松说他的精神偶像是苏轼,
因为无论他在怎样的逆境下,
都心怀着一种文人的自由和洒脱的境界。
苏轼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候,
都在各种颠沛流离中,不停地被贬,
但他的诗篇却看不出任何幽怨。
在《咏猪肉》的发祥地黄州
他已经被贬为团练副使(地方武装部长),
依旧“大言不惭”地写下了
“长江绕郭知鱼美,好竹连山觉笋香”。
由于俸禄微薄,入不敷出,
便带上几个人去城外东坡开荒,
自号“东坡居士”~~
并在《初到黄州》中,热闹写意地描述了
“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。锦帽貂
裘,千骑卷平冈”的冬游派对场景~~
当然总吃猪肉也不行,
东坡居士不会忘了他情有独钟的竹子,
竹林可以怡情,竹笋却可以下饭,
把早上吃剩下的半碗红烧肉,
加入新鲜竹笋爆炒,就又是一顿林间美餐。
“山”吃完了,再接着吃“水”,
黄州靠近长江,是个得天独厚的好鱼池,
苏轼想打牙祭的时候
便会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去江边垂钓。
那首小学生必背的古诗
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
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”
其实正是切切实实地
描述了竹笋、肥鸭、野菜、河豚这四种食材,
春桃烂漫宜情宜景之外,
却是肿么也离不开那个“吃”字……
“不用鱼肉五味,有自然之甘”
谁知南岳老,解作东坡羹
东坡在常州时,还发明了一种东坡羹,
可能当时东坡先生吃这道羹吃了太多次了,
所以留下了各种繁简不一的版本,
其中较为简略的解释为:
“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,
皆揉洗数过,去辛苦汁,
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瓷盌在菜汤中,
入生米为糁。”
译成白话文就是:
将大白菜、大头菜、大萝卜、野荠菜
反复揉洗干净,去除菜蔬中的苦汁儿,
在大锅四壁、大瓷碗上涂抹生油,
将生米放入蔬菜丁中一起煮就好了~~
这道菜饭曾被陆游盛赞为“芳甘妙绝伦”,
东坡先生自然也十分得意地
把这道素斋推荐给了佛朋道友。
说是“不用鱼肉五味,有自然之甘”
实情是当时的东坡先生生活困窘,
根本就买不起鱼肉调料,
能充饥的仅有家中陈米与山间野兽~~
不过野兽可不会自动跑进锅里,
只有南山脚下生长的芜菁白菜大萝卜
才是唾手可得的罢~~~
不知道白粥煮青菜萝卜的味道如何
反正苏先生自己说
溪畔泽旁所摘之野菜,
可与当年诸侯的王鼎媲美~~~
(上述图片来自网络)
大多数美食家通常都是味蕾尊贵十分挑剔的,
却除了东坡大人~~
一日他与黄庭坚偶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,
二人腹饥后便在路旁小摊吃“汤饼”(面条),
面对小食摊的面条,黄庭坚还在“置箸而叹”,
东坡先生却已经毫不在意地吃完了。
之后对黄大笑道:“九三郎,尔尚欲咀嚼耶?”
用料不奢,加工不繁,粗中有细,化俗为雅,
是苏东坡烹饪食材的美食之道;
以恭敬的态度对待每一份上天所赐之食物,
是他达观的处世之道~~
直到被贬到无可再贬的酷热蛮夷之地,
他依旧可以写下
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
而我们每天坐在空调房里,
只是打打字、喝喝茶、发发呆而已,
怎么就敢说自己是苦夏没有胃口哩~~~
头伏已过,二伏就要到了
古代人讲究二伏吃汤饼
煮热汤面食之即大汗淋漓
可驱腠理之外邪~~
如果您觉得在户外
不打伞步行十分钟
也可以达到如此功效的话
亦可以选择马兰家的
凉面、麻酱凉面和酿皮子
s、t、o、p
不是说好不上广告的么?
可小编也是人呀
不上广告老板不给发工资的咯~~
介个饭看上去夏天吃也不赖滴~~~
第一次插播了
这样长的苏东坡
不知是否促进了各位看官的食欲
欢迎留言与小兰互动
留言写得最有文化的三名
(不是点赞最多的)
将有马兰好礼相赠。
马兰拉面
一碗有态度&文化的拉面
值得信赖的美食品牌
加盟热线:010-64425775
长按二维码关注
Copyright ©1996-2021 Malan Corpor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马兰拉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5878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