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妈又犯傻了。
这个周她刚去体验了一把农耕生活,一回来就兴奋的给我发微信,闺女,你看看人家地里家家户户都种了好几亩的滴水观音。
我网上一百度,差点让我喷了饭。妈,人家那叫芋头,芋头,芋头呀!!
不知道有木有人跟她一样,一直生活在城市里。大部分农作物只能靠想象?
会将麦子认成韭菜,土豆秧子错当成西红柿。很多植物都是这样不仔细的了解它,你可能就会误了一颗粮食的一生。
例如一粒米,也有骄傲的高光时刻。早在一万年前,水稻在众生眼里,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野草。直到约14000年-18000年,道县玉蟾岩开始了世界最早的古稻栽培。(仔细想想,若是追溯到水稻的起源,大概有得上亿年的历史了吧~)
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,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。从稻秆上打下来的谷粒,经过脱壳、碾米、晒干之后,再把杂质筛掉,就是我们吃到的大米了。
大米在先秦时期“最上档次”的是“蒸饭”,秦汉时期,人们喜欢将做熟的米饭晒成干饭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现代人们所吃的各式米饭。宋人喜欢用米与其他食材一起做饭,根据配料的不同,有青精饭、蟠桃饭、金饭、玉井饭、盘游饭、二红饭、蓬饭、石髓饭、大骨饭、淅米饭。
煮饭是大米的“第二次投胎”,水分和米量控制不好就容易扑街,可见好吃的东西都是有积累的。
而积累了上万年的吃米文化,让选米也变得挑剔起来,妈妈每次买米都会挑那种又白又光滑,看起来丝质光洁的。
米饭都如此,你去市场、超市买蔬菜水果,哪怕不知道怎么挑,也会下意识的去拿长得好看,毫无瑕疵的那些,俗称“挑个顺眼点儿的”。
毕竟现在是个“看脸的世界”,连水果蔬菜也不能幸免…那些表面有些坑坑洼洼不够光洁、长相稀奇古怪的水果,通常都没人愿意拿。
那么这些丑蔬果都去哪了呢?答案是和过期食品一样——全部倒掉!好了,我们终于进入今天的主题了。
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,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,面对消除贫困,我陷入了沉思……我们这一代浪费现象真的太严重了。
父母一辈历经苦难,对于来之不宜的好日子尤为珍惜,小到一滴水、一粒米都要揣在怀里避免浪费,而我们虽从小念着“粒粒皆辛苦”每天却丢弃多少食物浪费多少水呢?
而据联合国粮食组织统计,每年被人们浪费的食物,竟然多达13亿吨,等同于每年丢弃了超过40%的食物,只因为它们“长得丑”。
这13亿吨食物足以养活8.7亿人了!听起来就触目惊心的数字。更令人揪心的是,每年,全球有310万儿童因营养不良无法活过5岁,有1.6亿5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。
印光大师一生,十分简朴。衣、食、住等,都简单粗劣,排斥精美。他每天清晨仅粥一大碗,无菜。食毕,以舌舐碗,至极净为止。再将开水倒入碗中,晃一晃碗底,再喝下,就怕有残余粮食浪费了。
他不仅如此,也会极其严厉的对待客人,若他们碗内剩下了饭粒,大师必定大声呵斥对方:“汝有多么大的福气,竟如此糟蹋!”
惜粮真的是最简单的惜福,在我们的生活中,不管在外面吃饭,还是在家里做饭都需要做到节约、光盘,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。
(马兰新品,酸辣土豆丝炒面)
世界粮食日,让我们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,给每一粒粮食贡献它全部力量的机会!
米粒虽小,别负“粮”心,请惜福。
最后再问一句,“世界粮食日”珍惜每一粒粮食,今天你吃“完”饭了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