场景一:每逢工作日的饭点,趴在办公桌上的同事就会伸个懒腰熟练地掏出手机,打开「美团/饿了么」问「有没有人要一起订外卖?」
场景二:而到周末放了假,一觉醒来十点半,感觉外面不是太冷就是太热要不就是快下雨了(反正就是不想出去),于是熟练地打开外卖软件的历史记录,又点了一份自己吃习惯的汤面、盖饭。
上图的场景,是不是让你觉得十分眼熟?
吃外卖这件事,很容易让人上瘾。外卖究竟凭什么拥有,这“该死的、无处释放的魅力”?比如半夜要吃东西,但想到要下厨起火、备饭煮菜,就懒得动弹;赶上冬天,霜雪横飞,基本上就会放弃这个念头。
而外卖,那就毫无劳动成本了:身不须动,腿不须抬,只需动动手指,一会儿就有寒夜叩门,一开,吃的东西就来啦!——谁能抵抗这点诱惑呢?
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外卖小哥给你送饭:
除了你妈~
于是外卖小哥就有了这些暗箱操作~
神功式:我从童话故事里面得到的经验
鸟悄式:嘘,我妈在家呢~
爱心接力式:老师看不见我,看不见我~
妈妈,这份外卖真的是的河里钓到的~~
哈哈哈。外卖小哥这个群体,还真是藏龙卧虎!外卖小哥这个职业,大概只有江湖高手才能去应聘叭。
但我觉得,爸妈们对外卖的“误解”,大概只有一个愤怒点——什么?你竟然觉得外卖比我做的好吃?好气哦~
我觉得,只有带他们一起外卖,才能完全消除他们的误解:原来有的外卖,真的是既好吃,又实惠噢。
外卖演变过程,你知多少??
说起外卖,其实源远流长。
北宋式外卖:小心翼翼
“更有百姓入酒肆,见子弟少年辈饮酒,近前小心供过。”——《东京梦华录》
北宋外卖小哥全靠自己在酒肆里争取业务,每日寻找合适的主顾,小心翼翼凑上前去,问需用跑腿儿否?
宋代的食店也提供外卖服务,《清明上河图》所绘一家店门前,兼任外卖小哥的店小二,正端着两只碗出门送外卖
清代式外卖:划水送餐
“野食谓之饷。画舫多食于野,有流觞、留饮、醉白园、韩园、青莲社、留步、听箫馆、苏式小饮、郭汉章馆诸肆,而四城游人又多有于城内肆中预订者,谓之订菜,每晚则于堤上分送各船。”——《扬州画舫录》
清代扬州画舫盛行,游人水里船中,有时一漂就是好几天,吃喝睡住全在舫中,聪明的饭馆老板瞅准商机,为他们提供“订菜”,每晚趁船靠于堤上时送来外卖。
民国式外卖:电话呼叫
“接着,我……又给东兴楼饭庄打电话,冒充一个什么住宅,叫他们送一桌上等酒席。”——《我的前半生》
民国时的饭庄多提供外送,末代皇帝溥仪,就曾恶作剧,打电话到东兴楼饭庄,叫他们送了一桌上等酒席,
新式外卖:动动手指
熬过满是工作的一天,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,打开APP点了餐,看一部电影等待外卖,这不失为给自己解压的一种生活方式。
动手指划划手机屏幕,莫消小半个时辰,热气腾腾便到家,懒惰科技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呀。
外卖党的福音:致不知道吃点儿啥的你~
今天小兰来为大家推荐几款马兰外卖爆款产品
第一名:咖喱鸡排饭+双拼组合
鸡排配咖喱,好吃到连汤汁都要拌在饭里。咖喱鸡排饭亮点就在于一碗内,咖喱味道醇厚,汁液浓郁,正好拌匀大部分米饭而不会把米饭浸泡得湿湿哒。
鸡肉提供优质蛋白质,鲜嫩松软,肉汁饱满,鸡排煎到焦黄,挂着咖喱在日光下闪闪发光……
第二名:牛肉土豆饭+双拼组合
这碗饭,成品色泽金黄明亮,酥糯咸鲜适口,是米饭的超级杀手,好吃的直流口水呢~
鲜亮又油润,魂都香没了!土豆入味,肉香扑鼻,牛肉弹嫩有嚼劲,肉汤被染成了浓重的橘红色,浇到白米饭上,吃到手心发汗,这是什么神仙美味,感觉舌头都恋爱了,大概愿意一直吃到开春吧!
第三名:酸菜土豆丝炒面+双拼组合+烧鸟串+抹茶
切丝的土豆更容易释放出它的硬挺、脆口,酸中带辣,辣中又隐约有点麻,吃在嘴里层次感很强,胃口一下子就打开了。
和热乎乎的拉面混合,一炒一拌,香味全被碾压出来,面条也渗满了菜汁,和土豆搭配得天衣无缝。
▽致亲爱的你~
对咯~在寒冷的天气里,当我们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时,别忘了,是外卖小哥在替我们抵御寒冷。拿到餐时,请对他(她)说一句“谢谢”。
成年人的世界,没有容易二字。唯愿所有热爱生活的人,不被生活所辜负。
山东入会及会员优惠与北京不同
请兰粉们参照自己的位置座标
到今天才明白,我之所以漂泊,就是为了一步步向你靠近。
马兰拉面加盟热线:010-64425775